計算機軟件保護的范圍
依據《計算機保護條例》規(guī)定,計算機軟件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是:
(一)計算機程序。是指為了得到某種結果而可以以計算機等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裝置執(zhí)行的代碼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動轉換成代碼化指令序列的符號化指令序列或者符號化語句序列。同一計算機程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
(二)文檔。是用來描述程序的內容、組成、設計、功能規(guī)定、開發(fā)情況、測試結果及使用方法的文字資料和圖表。如程序設計說明書、流程圖、用戶手冊等。
(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人。對軟件享有著作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四)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保護不延及開發(fā)軟件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
一、軟件著作權是不是必須登記
軟件著作權即軟件開發(fā)完成之日起就自動產生,登記并不是權利產生的必要條件。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是指著作權人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出申請,由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審核并發(fā)出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我們查詢相關的法規(guī),對照新舊法規(guī),可以看到了兩種完全相反的意見。
1、登記是軟件著作權獲得行政和法律保護的前提
根據1991頒布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向軟件登記管理機構辦理軟件著作權的登記,是根據本條例提出軟件權利糾紛行政處理或者訴訟的前提。該規(guī)定很沒有道理,沒有登記的軟件就不受行政保護,甚至被侵權了,向法院提起訴訟都不可以。雖然不明說軟件一定要登記才受到法律的保護,實際上就將沒有登記的軟件置之法律保護之外,可以認為軟件著作權登記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這個條例在199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深入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幾個問題的通知》否定了一半。該解釋第三條規(guī)定:凡當事人以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提起訴訟的,經審查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guī)定,無論其軟件是否經過有關部門登記,人民法院均應予以受理。如果軟件被侵權了,即使沒有登記,我們還是可以去法院提起訴訟的。
2、軟件著作權是否登記完全取決于自愿
根據2002年頒布的《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七條規(guī)定:軟件著作權人可以向國務院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認定的軟件登記機構辦理登記。軟件登記機構發(fā)放的登記證明文件是登記事項的初步證明。該條規(guī)定的是可以,可見軟件著作權登記不是強制的。是否登記完全取決于當事人的自愿。
3、軟件著作權登記與取得著作權沒有任何的關系
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軟件著作權問題,軟件如果不登記可以取得著作權嗎?這個疑問在《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中有明確的解答,該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其所開發(fā)的軟件,不論是否發(fā)表,依照本條例享有著作權。
關于著作權的取得在各國立法中主要有兩種做法:
1、自動取得制度,
2、注冊取得制度。
我國采用的是自動取得制度。自動取得制度,以作品的完成時間作為著作權取得的時間界限,作品完成即取得著作權,不需要履行任何的手續(xù)。完成并不要求是全部完成,如果是部分完成則對完成的部分享有著作權。《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不論是否發(fā)表,依照本條理享有著作權正是自動取得制度的體現。
根據《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規(guī)定,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軟件著作權登記并不是軟件取得著作權的前提條件,軟件只要完成(包含部分完成)即自動享有著作權,受法律的保護,軟件著作權是否經過登記與是否可以取得著作權沒有任何的關系。
二、軟件產品登記是你具有了三證后,具有了軟件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的法律憑證。
1、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的對象是計算機軟件,不延及開發(fā)軟件所用的思想、處理過程、操作方法或者數學概念等。計算機軟件,指計算機程序及其有關文檔。軟件著作權登記工作是為貫徹著作權法的實施,適應著作權人和有關權利人的實際需要而設立的,這些工作在明確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等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軟件著作權登記是辦理軟件產品登記的前提。
2、軟件產品實行登記和備案制度。未經軟件產品登記和備案或被撤消的軟件產品,不得在我國境內經營或者銷售。軟件產品經登記生效后,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fā)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yè)用于研究開發(fā)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yè)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征收企業(yè)所得稅。軟件產品登記的有效期為五年,有效期滿后可申請續(xù)延。
上海煊律網為您提供定制法律解決方案
煊律網:一個免費在線咨詢法律問題的平臺
律師擁有刑事訴訟26年的豐富經驗
全國客服熱線:18916469285
刑事訴訟經驗豐富,民事訴訟,離婚糾紛,勞動糾紛,交通事故糾紛,民間借貸糾紛,合同糾紛等。